推动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双剑合璧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工作座谈会侧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四月的北京,雨后初晴,空气清新,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前夕,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工作座谈会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知识产权理论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法官及仲裁界、文化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大计。
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蒋惠岭主持会议。会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宋晓明宣读了研究中心章程修改决定和中心学术委员、研究员聘任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陶凯元向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颁发了聘书并作重要讲话,会场上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研究中心自2015年3月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引领职能,开展重大课题理论和实证研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证支持。”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秘书长王闯代表中心作工作总结,向与会代表汇报了中心成立三年多来的情况。
2014年11月,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成立理论研究基地,在苏州等10个中级法院成立调研基地,邀请数十位专家、教授参与疑难案例研讨,举办了“中美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论坛”“中欧法官论坛”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研讨会,出版发行中英文双语版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三年来,研究中心成果丰硕,有力服务了知识产权审判工作。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已经进入新时代,将承担起新使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春田表示,要加强对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和现代财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新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研究,更好地发挥司法的职能作用,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一级演员陈道明表示,保护知识产权,司法是最后一道防线,作用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强烈意识和浓厚氛围,他愿意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事业鼓与呼。
北京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陈福勇介绍了仲裁在多元化解知识产权纠纷中的情况和作用。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钱建国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基地发言,他表示,在利用“外脑”解决了技术事实查明的途径和方法之后,知识产权法官需要更多的民商事审判经验,以解决如何通过程序规则、证据规则来处理案件事实的查明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武双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基地发言。他表示,研究基地将沿着既有路径继续前行,做好重大理论问题、实践难点问题的研究和资料梳理工作,适时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培养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陶凯元最后在讲话中指出,“要统一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推动知识产权理论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的不断创新”。陶凯元特别强调,“知识产权司法理论研究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推出一批中央关注、群众关切、应用性强、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要扩展视野,密切关注国际经贸领域涉及知识产权的核心议题,为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
“希望知识产权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标准,勠力同心、携手并进,努力实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双剑合璧。”陶凯元强调。
三年弹指一挥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充分认识、把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进一步提升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记者 罗书臻)
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蒋惠岭主持会议。会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宋晓明宣读了研究中心章程修改决定和中心学术委员、研究员聘任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陶凯元向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颁发了聘书并作重要讲话,会场上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研究中心自2015年3月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引领职能,开展重大课题理论和实证研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证支持。”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秘书长王闯代表中心作工作总结,向与会代表汇报了中心成立三年多来的情况。
2014年11月,司法保护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成立理论研究基地,在苏州等10个中级法院成立调研基地,邀请数十位专家、教授参与疑难案例研讨,举办了“中美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论坛”“中欧法官论坛”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研讨会,出版发行中英文双语版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三年来,研究中心成果丰硕,有力服务了知识产权审判工作。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已经进入新时代,将承担起新使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春田表示,要加强对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和现代财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新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研究,更好地发挥司法的职能作用,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一级演员陈道明表示,保护知识产权,司法是最后一道防线,作用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强烈意识和浓厚氛围,他愿意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事业鼓与呼。
北京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陈福勇介绍了仲裁在多元化解知识产权纠纷中的情况和作用。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钱建国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基地发言,他表示,在利用“外脑”解决了技术事实查明的途径和方法之后,知识产权法官需要更多的民商事审判经验,以解决如何通过程序规则、证据规则来处理案件事实的查明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武双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基地发言。他表示,研究基地将沿着既有路径继续前行,做好重大理论问题、实践难点问题的研究和资料梳理工作,适时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培养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陶凯元最后在讲话中指出,“要统一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推动知识产权理论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的不断创新”。陶凯元特别强调,“知识产权司法理论研究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推出一批中央关注、群众关切、应用性强、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要扩展视野,密切关注国际经贸领域涉及知识产权的核心议题,为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
“希望知识产权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标准,勠力同心、携手并进,努力实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双剑合璧。”陶凯元强调。
三年弹指一挥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充分认识、把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进一步提升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记者 罗书臻)
责任编辑:韩绪光